◎译 名 南斯拉夫内战硝烟 / 武科瓦尔的一个故事 / Vukovar Poste Restante / Vukovar
◎片 名 Vukovar, jedna priča
◎年 代 1994
◎语 言 塞尔维亚语
◎评 分 豆瓣:8.3/IMDb:7.0
◎片 长 96 分钟
◎导 演 博罗·德拉什科维奇
◎编 剧 博罗·德拉什科维奇/MajaDraskovic
◎主 演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波利斯·伊萨科维奇/斯维特兰娜·博伊科维奇/普雷德拉格·埃伊杜斯/米哈罗·米萨·詹克提克/杜西察·热加拉茨/MonikaRomic/内博伊沙·格洛戈瓦茨/米拉·班雅奇/DusanJanicijevic/奥利维拉·马尔科维奇/SonjaVukicevic
◎简 介
20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在波黑境内的居民中间,至爱亲朋兵戎相见,昔日的邻居反目成仇,从而引发了持续三年的惨烈的波黑冲突。影片《惊变世界》讲述的正是新婚夫妇杜玛(塞尔维亚族,简称“塞族”)和安娜(克罗地亚族,简称“克族”)在该种背景下的遭遇。
波黑冲突是于1992年-199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境内爆发的一场民族间、宗教间的局部战争。波黑共和国居民成分复杂,其中,信奉东正教的塞族占人口的31.4%,信奉天主教的克族占人口的17.3%。1991年,在波黑国内,穆、克两族要求独立,塞族则主张继续留在南斯拉夫。1992年,在欧共体的提议下,波黑穆、克两族不顾塞族的强烈反对,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并根据公决结果宣布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此后,波黑各地出现了3族间的武装冲突。4月,美国和欧共体承认波黑为主权国家,导致冲突扩大,发展为全面内战。
《惊变世界》一片的背景为宏大的战争场面,但片中却运用反比色差的手段,将一个个小场景与幕后大环境一一应衬起来,造成宏微观的“反色”效果。
场景一:安娜的父亲被迫与族人一起去打仗。母女俩在家中观看世界大同性质的宣传片时,父亲捂住受伤的头部回到家中。家中紧张慌乱恐惧的气氛与电视宣传片中儿童的笑脸、欢快的游乐园形成极大对比,揭示了内战中媒体受政界军界的影响,报道远离战争本质,营造和平假象。
场景二:贝尔格莱德城,在交战过程中,对峙的两人竟然相互脱帽致意,点头微笑。原来,战前两人原是挚友。由此可见,宗教性与民族主义狭隘性的危害,竟使旧日好友兵戎相见,抹杀人性、友情、亲情。
场景三:原本船只繁忙的多瑙河上飘着浮尸,而背景音乐却是杜玛和安娜在河上泛舟热恋时悠扬祥和的曲子。战争摧毁了昔日宁静的田园生活,在残酷的战争背后,是令人怀念的和平。
场景四:安娜带着半截面包(另半截分给了和她抢面包的女人)回到家,家已被炸成废墟,父母不幸遇难。战争盲目无情,善良的安娜和其父母成了殉葬品。人性,在战争中一钱不值。
场景五:安娜及其女友被强暴,歹徒将女友之女置于屋中亲眼所见其母亲遭到蹂躏,小女孩从此不会说话。战争的阴暗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下一代儿童的心灵受到摧残。战争是某些人为了图一时之快而做出的抉择,却遗臭万年。
场景六:杜玛受伤后在断壁残桓中碰到吃死人肉的三个疯女人。战争将秩序、公平、和平、真理一并打破,人性的正常思维亦现混乱。
场景七:安娜独自一人留在家中,一队塞族武装人员入住。其中一男子教安娜开枪,安娜扣动了扳机,队长笑称:“你已破坏了停火协议。”众所周知,波黑三方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先后达成10余次停火协议,但均被破坏。而该片竟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段,将协议的破坏定于如此可笑又可理解的原因,的确匠心独运。同时,片中队长始终微笑,队员们在安娜开枪之后也无紧张之举,可见,他们已对法律维护的正义协议产生怀疑,继而不信任,继而麻木。
以上七个小场景是片中最精彩之处(笔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线索贯穿始终,即安娜所养的一只宠物孔雀。它冷眼旁观人类这一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生命所做出的愚蠢的行为,着实令人汗颜。
◎剧 照